所謂的水肺潛水員,必須先經過完整的訓練、熟讀教材內容,熟悉所有潛水裝備的使用方 式和潛水技巧,並經訓練過程,擁有處理水中任何狀況的能力。拿到合格執照後也不需教練陪同,有獨自與潛伴潛水的資格。因此水肺潛水員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 自由自在的遨遊,無拘無束的享受潛水之樂。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水肺潛水(Scuba Diving)
「潛水」二字,正確的說應該用來單指「水肺潛水」(Scuba
Diving)。水肺潛水者會身著潛水衣,頭戴面鏡,腳踩蛙鞋,背著浮力背心等重裝備,全副武裝大步一邁,帥氣的躍入水晶龍宮中,完全沉入水中,靠著氣瓶
提供的空氣呼吸,在水裡一待就是幾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悠游在搖曳生姿的珊瑚林間,與豔麗可愛的熱帶魚群嬉戲,享受人海合一、無重力的舒暢,盡情探索大
自然巧奪天工的奧妙。
所謂的水肺潛水員,必須先經過完整的訓練、熟讀教材內容,熟悉所有潛水裝備的使用方 式和潛水技巧,並經訓練過程,擁有處理水中任何狀況的能力。拿到合格執照後也不需教練陪同,有獨自與潛伴潛水的資格。因此水肺潛水員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 自由自在的遨遊,無拘無束的享受潛水之樂。
所謂的水肺潛水員,必須先經過完整的訓練、熟讀教材內容,熟悉所有潛水裝備的使用方 式和潛水技巧,並經訓練過程,擁有處理水中任何狀況的能力。拿到合格執照後也不需教練陪同,有獨自與潛伴潛水的資格。因此水肺潛水員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 自由自在的遨遊,無拘無束的享受潛水之樂。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風浪板簡介(Introduction to Windsurfing)
是一種使用滑浪帆板進行的水上運動,通常採用2至5米長的帆板,由單一塊帆推動。帆的大小一般由3至12平方米不等,由一支桅杆與橫桿所支撐。運動員透過改變帆的傾斜度令帆板轉向:將帆向帆尾一方傾斜會將帆板轉向風的方向,而將帆向桅杆一方傾斜則會將帆板轉離風。滑浪風帆的帆一般以聚酯纖維(Polyester)為材料的薄膜製成,亦有以布製成的。
滑浪風帆集合了帆船及滑水兩項運動的特點,還有其他運動,如滑板、雪板等的部份特點。
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及中國全國運動會等大型運動會中,滑浪風帆屬正式比賽項目。
現時滑浪風帆速度世界紀錄由法國的Antoine Albeau於2008年在法國創下,速度為49.09節。
滑浪風帆集合了帆船及滑水兩項運動的特點,還有其他運動,如滑板、雪板等的部份特點。
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亞洲運動會及中國全國運動會等大型運動會中,滑浪風帆屬正式比賽項目。
現時滑浪風帆速度世界紀錄由法國的Antoine Albeau於2008年在法國創下,速度為49.09節。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風浪板名詞介紹(Equipment Terms)
1、 Head(頂部)
2、 Luff:整張帆(Sail)和桅杆(Mast)所形成弧度的地方。
3、Mast(桅杆): 撐起整張帆的管柱。
4、 Uphaul:起帆繩(Uphual Rope)施力於桅桿之處。
5、Towing Eye(拖曳眼):通常只有長板才會有。
6、 Nose(船鼻):船頭揚起處。
7、Mast Foot(桅桿底部):這個地方分成兩部分。桅杆延長管(Mast Extension)以及桅桿基座(Mast Base),即為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
8、 Deck(甲板):船板板面。
9、 Daggerboard(中央板):中央板大概可以分成三種-可拆式的(Removable)、收放式(Retractable)的以及固定式(Fixed)的。
10、 Tack:整張帆底部的位置。
11、 Track(軌道):帆需要靠萬向接頭(Universal Joint)與船板結合,這個讓萬向接頭固定的溝槽。
12、 Fin(尾舵):控制船板行進方向的介面。
13、 Footstraps(腳套):用來固定玩家腳與板身的地方。
14、 Tail(船尾)。
15、 Boom(操控桿)。
16、 Clew:Clew指的是帆最外側的留下的一個洞,用來跟操控桿(Boom)固定住的地方。也有人稱這個地方為(Outhual)。
17、 Leech:相對於Luff。整張帆的外側位置的曲線。
18、 Sail(帆):用來包覆風產生推力。
19、 Batten(輔助支架):Batten的作用在於協助維持住帆型,讓帆有更好的風效。Batten的數量依照帆的特性以及大小而異。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UNO牌玩法
每副遊戲牌共有108張卡,遊戲牌分四種顏色:紅色、綠色、藍色及黃色,
每種顏色各有25張牌,其中19張為數字牌(0牌有一張,1-9有兩張),其餘6張為功能牌:"skip"(跳牌)、"draw
two"(罰牌2張)及"reverse"(逆轉出牌方向)。另有黑色特別牌8張:"wild"(轉色)及"wild draw
four"(轉色及罰牌4張),每種各4張。
玩者發出的牌,須與上個玩者發出的牌之顏色或數字相同,但黑色特別牌則無此限制,可任意發出。玩者若無牌可發,則須從牌疊上取牌,若符合可即時發出,否則就當跳過;玩者也可假裝手上沒有牌而抽牌,但若要發牌也必須發出剛抽的牌。
當玩家打出Draw Two時下家必須抽兩張牌並跳牌,Wild Draw Four也一樣。(但有些版本為如玩家打出Draw Two而下家也有Draw Two,下一位玩家則需要抽四張牌並跳牌,但Wild Draw Four維持不變)
當玩者手上只剩下一張牌時,必須要被其餘玩家截停前喊出"uno",否則就需要再摸兩張牌;最快發完手上紙牌者勝出該局。
規則
遊戲開始時,玩者各抽一張牌,數字最大的為莊家。莊家向每人輪流派牌7張,然後從牌疊中取出首張牌,卡面向上;若是"wild draw four"須再取,莊家左邊玩家(若是"reverse"則為莊家自己)根據此牌發牌,並依順時針方向(若是"reverse"則為逆時針方向)換下位玩者發牌,遊戲正式開始。玩者發出的牌,須與上個玩者發出的牌之顏色或數字相同,但黑色特別牌則無此限制,可任意發出。玩者若無牌可發,則須從牌疊上取牌,若符合可即時發出,否則就當跳過;玩者也可假裝手上沒有牌而抽牌,但若要發牌也必須發出剛抽的牌。
當玩家打出Draw Two時下家必須抽兩張牌並跳牌,Wild Draw Four也一樣。(但有些版本為如玩家打出Draw Two而下家也有Draw Two,下一位玩家則需要抽四張牌並跳牌,但Wild Draw Four維持不變)
當玩者手上只剩下一張牌時,必須要被其餘玩家截停前喊出"uno",否則就需要再摸兩張牌;最快發完手上紙牌者勝出該局。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慢跑的好處
● 增強肌肉與肌耐力:
規律不間斷的慢跑可增強肌力與肌耐力,而肌力與肌耐力是
我們平時維持工作與應付緊急重要應變能力。
● 增進心肺功能:
持之以恆的慢跑將會使心臟收縮之血液輸出量增加、降低安
靜心跳率、降低血壓,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提
昇身體的作業能力。
● 代謝排毒:
規律的運動可讓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延緩身體機能老化的速
度,並可將體內的毒素等多餘物質,藉由汗水及尿液排出體外。
● 減輕心理壓力:
處於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若無排除緊張情緒、精神及心理壓
力,將永遠居於劣勢。適度的慢跑將可減輕心理負擔,保持良好
的身心狀態。
● 提高生活品質: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生活品質提升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健康
的身體,而規律的慢跑活動是促進身體健康不二法門。
上述已說明慢跑的種種好處,俗語說:「如人飲水,冷暖自
知」。要如何印證這些好處就必須自己身體力行。慢跑並非一
蹴可及,必須日積月累才能達到效果的運動,若只是五分鐘的
熱度或是抱著虎頭蛇尾的態度來運動,則無法體會慢跑所帶給
我們的好處。唯有持之以恆,才能收聚沙成塔、積腋成裘之效。
規律不間斷的慢跑可增強肌力與肌耐力,而肌力與肌耐力是
我們平時維持工作與應付緊急重要應變能力。
● 增進心肺功能:
持之以恆的慢跑將會使心臟收縮之血液輸出量增加、降低安
靜心跳率、降低血壓,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提
昇身體的作業能力。
● 代謝排毒:
規律的運動可讓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延緩身體機能老化的速
度,並可將體內的毒素等多餘物質,藉由汗水及尿液排出體外。
● 減輕心理壓力:
處於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若無排除緊張情緒、精神及心理壓
力,將永遠居於劣勢。適度的慢跑將可減輕心理負擔,保持良好
的身心狀態。
● 提高生活品質: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生活品質提升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健康
的身體,而規律的慢跑活動是促進身體健康不二法門。
上述已說明慢跑的種種好處,俗語說:「如人飲水,冷暖自
知」。要如何印證這些好處就必須自己身體力行。慢跑並非一
蹴可及,必須日積月累才能達到效果的運動,若只是五分鐘的
熱度或是抱著虎頭蛇尾的態度來運動,則無法體會慢跑所帶給
我們的好處。唯有持之以恆,才能收聚沙成塔、積腋成裘之效。
參考資料
http://www.yucsh.tp.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3&pageID=3551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浮潛(Snorkel Diving)
浮潛,顧名思義大多數時間都是漂浮在海面上,而且活動的範圍相當有限,離海岸不會超過數十公尺,深度大約也在五公尺以內,對於美麗的海中生物只能遠觀,就
彷彿「霧裡看花」,但想要接近可能就力有未逮了。從事浮潛只需要簡單的裝備,也就是俗稱的浮潛三寶:面鏡、蛙鞋、呼吸管。此休閒活動主要以呼吸管呼吸(呼
吸管的英文即為Snorkel,故Snorkel
Diving即意指浮潛活動),外加一件救生衣漂浮在海面上,以蛙鞋在水面踏打推進移動,舒適地從水面往下欣賞水中的景色,身體四肢在海面浮游,並不會潛
入海中。較有經驗且懂水性者,會穿著浮潛三寶利用身體協調性,閉氣潛入1至3米深處,雖潛入水中但時間不長,但也是使用呼吸管浮游,因此即使潛入海中也算
浮潛行動。從事浮潛沒有什麼特別的資格限制,而浮潛技巧也相當的簡單,因此在海邊最常看見的就是浮潛的人潮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衝浪板介紹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參加威浮球全壘打大賽 歐提茲完全被考倒
威浮球變化幅度之大,就連大聯盟強打也沒輒,紅襪隊「老爹」歐提茲(David Ortiz)去年受邀參加「威浮球全壘打大賽」,只有大約本壘到二壘的距離卻難倒他,球路之難打讓他摸不著頭緒,讓他最後只有一支全壘打作收,連邀他來的威浮球團體都忍不住說,「SO?」
▲歐提茲無法完全擊中威浮球的球心。(圖/擷自網路)
歐提茲曾在2006年創下單季54支全壘打的紀錄,2010年也拿下全壘打大賽的冠軍,去年則有30轟的成績,生涯17季累積431支紅不讓,被認為是下一個能達到生涯500轟的強打。威浮球團體都想知道,歐提茲來到這個世界,火力是否一樣驚人。
威浮球是種改良過的棒球,球上面有8個風洞,藉由空氣力學讓變化幅度增大而且無法預測,據傳是大聯盟球員發明,而現在的大聯盟中也不乏會打威浮球的人,但對於歐提茲來說是第一次,即使可能會砸了自己「強打」的招牌,他還是應邀來到某河堤,與其他素人進行威浮球全壘打大賽。
歐提茲作風親民,和參賽的人們站在一起,邊吃著小吃邊看著其他人的表現,餵球投手所投出來的球看起來很慢,卻都能在打者面前出現極端變化,讓「老爹」大開眼界,輪到他上來打擊時,怎麼打都沒有辦法擊中球心,最後只繳出1支全壘打的成績,還被旁人開玩笑地以看輕的眼神說,「SO?」而他則一笑置之。
原文網址: 春輯/參加威浮球全壘打大賽 歐提茲完全被考倒 | ETtoday體育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204/320171.htm#ixzz2yfNOEqxt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台灣威浮球大聯盟®比賽官方規則 場地篇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MUw9Y1pXz9I2zJ1sOliQKDC9SayycuHzW6W6V165Z-oDK7EIvL2MqWj0dpwAXLqqBoDxPGYYa3jk6H7SLf0P6_JSDRjjrE7JC_S-dzcV9G9ZQOScTgkcZL8Od_wK0FlkvE8lTni8mMc_n/s400/%E5%A8%81%E6%B5%AE%E7%90%83%E7%90%83%E5%A0%B4%E7%A4%BA%E6%84%8F%E5%9C%96.jpg)
1. 場地
1.1 威浮球比賽場地可以是土地, 草地, 人工草皮, 水泥地或是柏油地. 界外線應由本壘後方向左右二邊延伸至界標, 清楚的標出界內外場地
1.2 外野區的外圍應由牆或圍欄所包圍, 圍欄高度應介於1.2公尺至5公尺之間. 從好球帶至最近的界標距離不得少於22公尺, 不得多於30公尺. 從好球帶至中央圍欄距離不得少於26公尺, 不得多於34公尺.
1.3 內野區則由二壘打標線構成, 二壘打線距離好球帶18公尺.
1.4 不需要使用投手丘, 投手板應平坦並與本壘的地面高度一樣. 從本壘到投手板前緣的距離應為12.8公尺, 好球帶到投手板前緣的距離應為13.7公尺.
1.5 打擊區應為1.2公尺乘以1.8公尺長方形.
1.6 好球帶應放置在本壘正後方約1公尺處, 好球帶應為56公分寬, 76公分高, 下緣距離地面30公分高.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威浮球 彈指球(蝴蝶球)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g8jBZkgkQp3QDpDR7aLY74dasuIaGX5xSbfP-kh6MQfjcPoWy_Arff2tDUH_5ZtwbSVpdrlAvCxiDBxHEiIj32emWdf8szLNWpXgDHtP6oKRF9GdWtbjxj8wv9W0NcJBOYJZmxeOFu9Ib/s320/The+Knockleball+%25E5%25BD%2588%25E6%258C%2587%25E7%2590%2583%2528%25E8%259D%25B4%25E8%259D%25B6%25E7%2590%2583%2529%25E3%2580%2580%25E2%2598%2585%25E2%2598%2585%25E2%2598%2585%25E2%2598%2585%25E2%2598%2585.jpg)
將風洞朝向本壘,亦可朝向自己或是左右兩側
食指跟中指的指甲扣著球縫
拇指放在下方球縫上,無名指跟小指併攏貼在球上
用上肩投法及超緊握法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就跟棒球的蝴蝶球一樣,非常難控球
主要是用推跟放的方式丟球
也就是盡量讓球本身不要旋轉
威浮球 反曲球(螺旋球)握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ffC2jW1SiXmn6f11egbNrzpEXhfzyKVIivI_1qO_kZ_j2Dd01zULx_K77gsxJEpIWiJ36R_uyXSlCStGjZZngzseeqlSmujTRmv1aDSV4tbNuFgqNGQzCvTbQq7wgY0fCceiPpugYDh5D/s320/The+Screwball+%E5%8F%8D%E6%9B%B2%E7%90%83%28%E8%9E%BA%E6%97%8B%E7%90%83%29%E3%80%80%E2%98%85%E2%98%85%E2%98%85%E2%98%85.jpg)
將風洞朝左,食指放在球縫上,中指放在離食指約1公分處
拇指貼著下方球縫,無名指跟小指併攏放在非風洞面的中心部位
用上肩投法及鬆握法投出會有較大幅度!
3/4投法也可以丟出來,只是放球點就要多練習了~
個人覺得這種球路算是偏難投
丟出與否取決於球刮的方式正確或不正確
是要把它控到好球帶也是需要經驗值的
威浮球 上飄球握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IwPIPNhv4gwkiKkeZVVqgkxcNuU7-2DSIWvM9Ad1_2VE6wjyWh-i-dB2IMgaqKASdxZ-dmeMwmDKT87hfsruXSzTPUfGiFfN8JoccLl5wGROuC0M-1v8RUqN3f9jaOl7r4heJf8Jngsc2/s320/The+Riser+%25E4%25B8%258A%25E9%25A3%2584%25E7%2590%2583%25E3%2580%2580%25E2%2598%2585%25E2%2598%2585%25E2%2598%2585%25E2%2598%2585.jpg)
將風洞朝下,中指跟食指緊緊併攏放在風洞上方球縫處
也可以中指放在風洞和球縫中間,食指放在離中指約1公分處
拇指則放在另一邊的球縫處,無名指跟小指併攏放在球下方中心部位
用低肩側投及緊握法投出的幅度會比較大!
簡而言之就是滑球握法,用側投的方式投球
須注意的是,球投出時應盡量壓低才會進入好球帶~
若用單純的側投,球會單純的上飄而已
若用四分之三的投法,除了上飄外還會往右打者外角偏移
若用下勾投法,除了上飄外還會轉進右打者內角
如果下勾投法施的力量小一點,會有反滑球的效果喔~!!
威浮球 伸卡球握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f4wT1RCepS7_MUk6Aoqco8xDg3K70UY5q5otNI7RXXbZGWZBYOeZJ52vuDYMVZE0bhVxGA4DtRIjM8hRce6vofGNqiEhYIfBwIr22WUOfM9PUz3sKKYfAe_yxQ2mSH78RNY_3eIOW6StH/s320/The+Sinker+%25E4%25B8%258B%25E6%25B2%2589%25E7%2590%2583%2528%25E4%25BC%25B8%25E5%258D%25A1%25E7%2590%2583%2529+or+%25E5%25A4%25A7%25E6%259B%25B2%25E7%2590%2583%25E3%2580%2580%25E2%2598%2585%25E2%2598%2585%25E2%2598%2585.jpg)
將風洞朝上,食指放在球縫上,中指放在離食指約1公分處
拇指貼著另一邊球縫,無名指跟小指併攏放在非風洞面的中心部位
用側投及鬆握法的效果最好!
若用單純的側投,球會比較直的往下墜
若用四分之三的投法,除了下墜外還會往右打者內角偏移~
若用下勾投法,會像滑球那樣往右打者外角滑出去
其實只要會側投的人,這個沒有很困難
只要多加練習就可以成為自己的武器球!!
威浮球 滑球握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aZudXEVg5KBUioxykclT5iLQIiCPk25piEN2XVIRMidrtM4iBeISLtnVZoinS9rAsUgydZ4nEqw8i0aQQjod79Bgf15DD-X6Gf6TKt4F7A4B_k4dGajG9MtbqBjvn2IoAVANeSSXiB7UH/s320/The+Slider+%25E6%25BB%2591%25E7%2590%2583%25E3%2580%2580%25E2%2598%2585%25E2%2598%2585.jpg)
將風洞朝右,中指放在風洞和球縫中間
食指放在離中指約1公分處,也可併攏
拇指貼著下方球縫,無名指跟小指併攏放在風洞面的中心部位
用上肩投法及鬆握法會造成最大的曲度!
用3/4投法也可,只是大力點會造成滑飄球的效果!
初學者的話,我建議先從這種球路練起 <( ̄︶ ̄)>
畢竟這種球路最好投,幅度也最大,控球也比較容易掌握~
如果速度慢一點,會有慢速滑曲球的效果(投出時中指若勾住風洞,效果會更好)
如果速度快一點,則會有滑球的效果~
如果速度可以飆的更快,則會有類似卡特球(切球)的效果,還會微微的上飄
威浮球 直球握法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6uilC1_bIOBt2ZxXf-4ZZ0Y5un8xZthiRybT-URguZP_Md2bmjgqPDMIYsXBmNlEeG1NCMwAsHP0L7m4ag_UKdvE-rZ24z8Rm9ZkFLP7TjhnZVmctgCZsXymYmKIFJ-b06Fqj29BtA8jx/s320/The+Straight+Fastball+%25E7%259B%25B4%25E7%2590%2583+%25E2%2598%2585.jpg)
將風洞朝上,食指尖端和中指放在上方風洞上
大拇指放在下方球縫處,無名指跟小指併攏靠在右方球縫
用上肩投法及鬆握法投出即可!
雖說難度只被評為一顆星...
但我個人認為直球還蠻難投的!!
如果想要讓球比較筆直的話
投的時候手腕可以順勢的轉下去
但其它的球種不建議用此方式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新竹的玩家可以一起去唷
國片「燃燒吧,歐吉桑」敘述「生存遊戲」玩家闖入眷村練習,惹毛住戶互相對戰,現實中,台灣的「生存遊戲」玩家也沒有正規場地,得找廢棄營區、廠房練習。新竹市就有對玩家夫妻檔,為放心地玩,耗資3百萬租借、整理山地,打造全台第一個合法的「生存遊戲」場地,吸引北中南玩家慕名而來,安心「開戰」。更有不少竹科工程師下班後來此抒壓。
新竹市柴橋路117巷內的「柴橋117戰場」,佔地4甲,有5個足球場大,戰區除草叢,還有沙袋、棧道、壕溝,適合作掩護,並穿插高低平面戰場,讓玩家對戰直呼「刺激」。
全文網址: 新竹/開戰! 竹科人打生存遊戲紓壓 - 連假小旅行 - 玩遍台灣 - udn旅遊美食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46099#ixzz2yfGiFGLb
Power By udn.com
「再也不用擔心踩到玻璃了!」新竹市玩家林欣樺,以前都找廢棄溫泉會館當練習場,但地上常有石頭、玻璃,作戰要跪要趴,不小心就會受傷。她到「柴橋一一七戰場」後每周報到,「在這可以放心地玩!」也不必擔心被住戶或地主責罵。
「當初草高到走都走不進來!」「柴橋一一七戰場」負責人盧家慧說,1年多前,她和同為室內設計師的先生楊鈞良,因租下這塊地當倉庫,有時晚上在旁打「生存遊戲」,覺得環境受限、無法盡興,因此興起改造場地的念頭。
「只憑一股傻勁!」夫妻倆砸了3百萬整地、挖壕溝,又到市府、國稅局跑流程2個月,去年6月終於以「柴橋戰地企業社」申請為公司行號,10月正式營運,市政府承辦人員當時首次看到有人以「生存遊戲」申請公司行號,也嚇一跳。
盧家慧說,全台「生存遊戲」玩家人數多達3萬人,「生存遊戲」越來越「夯」,場地從一開始「小貓兩三隻」,到現在每月可接待十多支隊伍,除了專業玩家,還有竹科、大專社團帶隊來。
27歲的竹科助理工程師戴士強,年初加入「生存遊戲」行列,同事看他熱衷,也一起加入。戴士強笑說,「生存遊戲」可以滿足男孩子想拿槍的憧憬,也能體驗戰場上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可以抒壓啦!」
竹科工程師任信宇說,一開始聽到槍枝打是用BB彈,他還想:「那不是小孩子的玩具嗎?」但第一次體驗就讓他完全改觀,因為槍枝做得很真、威力也猛,「就像真的在作戰,很MAN(男人)!」
任信宇買了2把槍,加上裝備等花了4萬元。隊中還有成員玩了20多年,擁有20多把槍,任信宇笑說,不跟別人比,「量力而為」。因為平日工作苦悶、高壓,假日他幾乎都到「戰場」報到,紓壓兼發洩煩悶。
【聯合報】
全文網址: 新竹/開戰! 竹科人打生存遊戲紓壓 - 連假小旅行 - 玩遍台灣 - udn旅遊美食 http://travel.udn.com/mag/travel/storypage.jsp?f_ART_ID=46099#ixzz2yfGiFGLb
Power By udn.com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M1911/M1911A1 手槍簡介
美國陸軍第一把制式軍用自動手槍,
在1911年採用。當時歐洲各國的軍用手槍多半以9mm(約.38口徑)
子彈為主,但美國郤採用.45口徑的子彈,其實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
1902年美軍在菲律賓與當地摩洛族作戰時,採用的還是.38口徑的6發左輪手槍,
但摩洛族戰士非常勇猛,即使中槍仍舊繼續衝鋒,甚至發生美軍左輪手槍 槍槍命中,
,6發打完後,仍被摩洛族戰士衝上來格殺的慘況。這場戰役對美軍造成極大震撼,因此
立即改用當年對抗印地安人時,在實戰中證明彈頭具有最強大擊倒力(衝擊力)的.45子彈,
並且引進自動手槍的設計。柯特手槍從此成為美軍制式配備,直到 80 年代, 才被 9mm
的貝瑞塔手槍所取代。(即貝瑞塔 m92f 手槍)
m1911
子彈: .45 ACP
初速: 253 M / 秒
全長: 217MM
重量:1130G
來複線: 6條右旋
彈匣容量: 7發
最大射程: 1500 米 (即彈頭墮落處,不能擊倒敵人)
大效射程: 50 米 (可擊倒敵人)
反動利用式的半自動手槍(扣一次扳機射出一發),可更換彈匣,
彈匣的容量有 7 發,當滑套前進時將第一發子彈推入槍膛。
射完最後一發時滑套會被卡在後方(自動開啟)
在1911年採用。當時歐洲各國的軍用手槍多半以9mm(約.38口徑)
子彈為主,但美國郤採用.45口徑的子彈,其實是有特殊的歷史背景。
1902年美軍在菲律賓與當地摩洛族作戰時,採用的還是.38口徑的6發左輪手槍,
但摩洛族戰士非常勇猛,即使中槍仍舊繼續衝鋒,甚至發生美軍左輪手槍 槍槍命中,
,6發打完後,仍被摩洛族戰士衝上來格殺的慘況。這場戰役對美軍造成極大震撼,因此
立即改用當年對抗印地安人時,在實戰中證明彈頭具有最強大擊倒力(衝擊力)的.45子彈,
並且引進自動手槍的設計。柯特手槍從此成為美軍制式配備,直到 80 年代, 才被 9mm
的貝瑞塔手槍所取代。(即貝瑞塔 m92f 手槍)
m1911
子彈: .45 ACP
初速: 253 M / 秒
全長: 217MM
重量:1130G
來複線: 6條右旋
彈匣容量: 7發
最大射程: 1500 米 (即彈頭墮落處,不能擊倒敵人)
大效射程: 50 米 (可擊倒敵人)
反動利用式的半自動手槍(扣一次扳機射出一發),可更換彈匣,
彈匣的容量有 7 發,當滑套前進時將第一發子彈推入槍膛。
射完最後一發時滑套會被卡在後方(自動開啟)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貝瑞塔M9手槍
貝瑞塔M9手槍(美國軍方正式名稱:Pistol, Semiautomatic, 9mm, M9)是美軍在1990年起裝備的制式手槍,由意大利貝瑞塔92F(早期型M9)及92FS衍生而成。
M9手槍沿用92F的設計,採用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單/雙動扳機設計,以15發可拆式彈匣供彈,保險制及彈匣釋放鈕左右兩面皆可操作。M9手槍配發M12手槍套(貝瑞塔UM84手槍套系統中的一部份),但亦有士兵採用其他手槍套。
M9手槍沿用92F的設計,採用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單/雙動扳機設計,以15發可拆式彈匣供彈,保險制及彈匣釋放鈕左右兩面皆可操作。M9手槍配發M12手槍套(貝瑞塔UM84手槍套系統中的一部份),但亦有士兵採用其他手槍套。
2003年,軍方推出M9的改進型,名為M9A1,主要加入了皮卡汀尼導軌(Picatinny rail)以對應戰術燈、雷射指示器及其他附件。M9A1更亦配發物理氣相沉積(PVD)膠面彈匣來提供更高可靠性以便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的沙漠地區順利運作。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我看不到棒球阿
新聞來源:NOWNEWS
中華職棒開打已半個月,多數球迷至今仍無法看到直播,球團近來不斷接到抱怨電話,還感受來自廣告贊助商的壓力,加上權利金遲遲沒有進帳。義大犀牛領隊謝秉育希望聯盟能督促Mp & Silva訂出改善時間表。
今年中職的電視轉播權賣給Mp & Silva,並簽下6年20.4億元的合約,但到現在,各球團都還沒有收到錢,與過去緯來轉播時,可在球季開打前收到三分之一的轉播權利金(緯來是開打前付三分之一,季中付三分之一,球季結束後再付三分之一),吳承璋指出這已經影響到球團的整體運作,謝秉育也說「我擔心到6月還是沒有結果,到時4隊恐怕都要跳腳」。
心得:
感覺中華職棒是關著門自己在打球~
我沒MOD可看所以越來越對職棒沒興趣了!
我沒MOD可看所以越來越對職棒沒興趣了!
2014年4月4日 星期五
海釣釣竿種類介紹
一、磯釣竿
磯釣是目前比較主流的釣法,一般來說磯釣竿多為15.18.21尺三種規格,絲道環陳列為12-14顆。一般來說,較好的磯釣竿多會附有基準線方便竿節抽出時對齊,以及絲道環使用較好的金屬減少摩擦力(如錳、鎳,現在主流是鈦金屬)。號數多為5號以下,可大致細分為0.6號、1號、1.5號、2號、2.5號…等。
二、磯投竿
顧名思義是在堤岸上用來做拋投的釣竿,為了承受使用者甩出時的臂力與其懸掛為了沉底的釣鉛,因此釣竿本身的強度一定要夠,從號數30號,重型的從50號到80(100)號都有,長度多為15.18尺兩種,因為來自於磯釣所以跟磯釣竿長度類似。為了方便拋投絲道環多為7顆,這樣的分佈有助於出線的順暢但也不能過多增加摩擦力。另外,絲道環在釣竿上會加大絲道環的孔徑而方便出線以減少摩擦的機會,這是比較特別的地方,同樣的情形也會出現在遠投竿。
三、遠投竿
這種釣竿的用途是作更遠的拋投,距離通常都在一、兩百公尺,特徵是遠投竿的號數大約從10號起跳,最大號數約至45號,因為如果號數太大也可影響到釣竿所拋投的力矩。長度大都在7尺半到9尺、13.5到15尺,而這種釣竿為了能夠做更好的拋投,通常導珠都會在5顆左右以更少的導珠減少摩擦力。
四、船竿(船竿的導珠都向上,為防線與船欄杆交割、及於竄游至船底)
船竿的用途都在於船釣,是針對大型魚種海釣的釣魚型態,因此部分的船竿也會以一體成型的方式製成,以增加其韌度。也有並繼、印龍繼的方式組成。船竿的型號從80號到500號,6尺到15尺不等的船釣竿,搭載各式不同的Trolling捲線器,絲道環為7-9顆。在這裡有一個特別的演進是,台灣現在許多流行的海釣石斑所專用的「石班竿」,是從船竿演進過來的。
2014年4月3日 星期四
溪釣竿種類介紹
一般來說只要不能夠搭載捲線器的釣竿都叫做手竿。手竿裡大致的分類除了溪流竿之外,多是以魚類專屬釣法所搭配的釣竿,如池鯉竿、鯽魚竿..等,還有針對特殊搏魚釣法,材質以強調硬度的戰鬥竿。手竿的伸縮方式都是大部分都是以 「振出」 的方式為常見,特點是竿口緊密所以傳動確實。在抽出與收回的時候都必須依照順序以免造成竿口損壞。手竿也因為用途範圍很廣,因此尺寸分類型號非常繁多,9.12.13.15.18.21.24.27.30.33尺都有。也有以 「並繼」 的方式出現的手竿,而特點便是強度要比振出強。
a. 溪流竿:溪流竿是手竿裡面比較廣泛的類型,通常在溪流中所存在的魚類都比較小型而且敏感,所以都會選用比較長的竿子以求不驚嚇到魚,並為了有助於拋投,所以溪流竿都會講求柔軟,調性大約是5-5調,長度通用為15尺。
b. 鯽魚竿:鯽魚竿通常比溪流竿還要短,硬度比溪流竿還要強,鯽魚非常的難釣(這跟習性有關暫且不提),所以調性為4-6調,以求魚竿敏感掌握魚訊。
c. 鯉魚竿:鯉魚竿通常強度多稍強於鯽魚竿,而調性多為3-7調,也是為應付鯉魚的敏銳及活動力。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槍械介紹-衝鋒槍
在兵器發展的歷史上,衝鋒槍的發展可以說是相當有戲劇性的,最初為了補足步槍的缺點而生,後來又被步槍取代,然後再出現於步槍無法發揮的舞台……可以說它一直處在和步槍相輔相成的地位,直到今天。
衝鋒槍的名稱
衝鋒槍的英文是Sub
MachineGun,簡稱SMG,直譯就是次(Sub)機槍,也有人翻成手提機槍之類的。該注意的是,有人以Sub一詞把它翻成「輕機槍」,這個譯法錯很大,不過卻很常見,看到時最好注意上下文。
衝鋒槍的定義
基本上衝鋒槍的定義是:發射手槍子彈的輕型自動武器,不過因為一些因素,在這裡就先這樣簡單說明,留待下面章節再加以補足。
衝鋒槍的濫觴
衝鋒槍最初發展的用途,跟一次大戰的環境有關,一次大戰的戰場是以靜態的壕溝戰為主,雙方架機槍隔著不遠的壕溝互相對峙,常常有人發起衝鋒,而壕溝裡的人就理所當然的機槍伺候……不過不可能每次都擋的住,於是壕溝內的戰鬥也就因此爆發了。
有注意到上圖中士兵的步槍和壕溝的寬度嗎?沒錯!當你拿著長到不行的步槍,在連步槍全長都不及的壕溝裡跟敵人對抗,這會有多困難也就不難理解了,更別提當時的步槍只能手動射擊,在這種連上刺刀都沒法轉身的壕溝裡,一顆子彈還能幹嘛?
雖然還有機槍這種武器,但不要忘了,當時的機槍就跟火砲一樣又大又重,完全沒辦法由人來拿,就算可以也絕對沒辦法讓你輕鬆使用。
到頭來,在這種地形吃香的,反而是本來用於自殺跟殺小兵的手槍和挖戰壕的工兵鏟等,工兵鏟先不提,手槍的吃香正是直接促成衝鋒槍誕生的動機。
前面講了,壕溝戰會讓很多槍都變成廢物,打得準打得遠的步槍→太長、只能單發射擊→沒用。至於火力猛、壓制能力好的機槍→太重太長→沒用。雖然說手槍相對吃香了點,但是彈容量真的很少,也不能像機槍一樣連發。
所以囉,有人就想到了,機槍縮小/減重、加個槍托、改用手槍子彈,又會怎麼樣呢?
這就是衝鋒槍。
世界上第一把衝鋒槍,是義大利的維拉皮羅薩M1915,它有槍托、兩組槍身(兩組槍管機匣彈匣,就是像防空砲那樣),25發裝上插式彈匣與雙腳架,整體看來很像重機槍,使用9mm
Glisenti手槍彈。
雖然以定義而言維拉皮羅薩是世界上第一把衝鋒槍沒錯,不過各位應該也看得出它只是重機槍的縮小版,而事實上它的使用也和重機槍十分相似,不只腳架,就連擋板都有!
雖然說衝鋒槍裝腳架與擋板,以我們現代的思維來說是件十分匪夷所思的怪事,但請別忘了,在那年代的人眼中,可以像機槍一樣連發卻又這麼輕的武器,就像我們看待電磁砲一樣是相當新奇的,而使用它的戰術也還尚待發展,況且它最初也是以空用機槍的名義開發,所以這樣用並不奇怪,要再過一段時間,直到像MP18這種等級的衝鋒槍出現才慢慢發展成熟。
「連發卡賓槍」的出現
從編號M1915可以看出,維拉皮羅薩是一戰初期到中期的武器,也是這類武器的實驗作,但到了一戰後期,就已經出現了真正符合現代定義的衝鋒槍,用途也和最初說的因應壕溝戰一樣,這可以說是衝鋒槍的真正開端。
德國的施密瑟在1917年研發了MP18衝鋒槍,用來當戰壕裡的近戰武器,它使用9x19
Parabellum手槍彈,但是攜帶性卻比維拉皮羅薩更好,從上圖就看得出來。
MP18只有一組槍身,卻多了步槍的槍托,以及側裝彈匣/彈鼓,這些因素都讓它遠比維拉皮羅薩更適合像步槍一樣的抵肩射擊,或者腰射,槍長81.5公分,比同期長110公分的毛瑟98步槍短了不少。
這種比步槍短、又保有一些步槍特徵的設計有個名詞可以形容:連發卡賓槍,當時的衝鋒槍還不像現在這麼輕便短小,但和當時步槍比起來,所獲得的機動性已經好上太多了。MP18之後也改良為MP18,英國模仿做了蘭開斯特。二戰中蘇聯的PPsh、日本的百式與美國的湯普森都算這種設計。
這種設計較常用於軍事用途,因為扶持的地方多,槍的穩定性也比較好,而且軍事用途不必太強調藏槍,所以大一點倒還能接受,而這也成為往後數十年衝鋒槍設計上的主流。
(其實專業用法的連發卡賓槍是指英國的高品質衝鋒槍,像蘭開斯特,那些槍還能選擇半自動,才有連發卡賓槍一說,但在這裡我給它的定義做了點改變。)
手槍型衝鋒槍的時代
二戰剛結束時,捷克想要一種新的衝鋒槍來充實國防,最後選出的成品就是Sa.23,這其實不是重點,重點是它的出現,造就了一種世界聞名,正邪兩方都愛用,家喻戶曉的衝鋒槍,也就是烏茲。
烏茲的歷史已經講到爛掉了,我想多講也沒意義,只是想提提這種設計的宗師不是烏茲罷了。除了烏茲以外,還有著名的茵格倫M10/M11,這些在當代都是很知名而且應用廣泛的武器,影響力不輸傳統構型的衝鋒槍。
這種手槍設計有幾個好處,第一點很明顯的是,易於隱藏攜帶,烏茲、Sa.23和茵格倫都不大,前兩者都是四十幾公分,比湯普森的80幾公分短了一半,而茵格倫更是只有20幾公分,可以藏在衣服之類的地方裡面,很適合用來進行護衛任務或是恐怖份子的大屠殺。
第二個好處則是使用面,和手槍一樣握把上彈的設計,會讓裝彈匣成為一種直覺性的動作,反正只要把彈匣往慣用手那裡塞就對了,不像傳統衝鋒槍還要找,這在視線不佳的場合特別有影響,畢竟這種情況連槍都不一定看得清楚。
冷戰時代的衝鋒槍
有讀過歷史的各位應該都知道,冷戰就是美蘇兩大集團的互相對抗,除了軍備競賽與意識形態上的敵對外,他們也很熱衷於爭奪地盤,而為了搶地盤,就需要援助一些國家與團體。
美國的情況我不知道(想必也不少),總之在當時,蘇聯就援助了很多恐怖份子,在西方國家或他們的殖民地內,以恐怖活動來進行顛覆政府的工作。
這些理念立場都不甚相同的恐怖份子們在西方國家境內發起了許多型式、要求都不同的恐怖活動,雖然有些小差異,但對於被攻擊的國家都不是一件好事,也因此,西方國家開始出現兼職對抗恐怖份子的軍方特種部隊,之後更有專職對抗恐怖份子的準軍事單位-也就是特警一一被訓練出來。
理所當然的,恐怖份子要鬧革命、搞恐怖攻擊,必備物品除了人、錢以外就是槍啦,而且還要火力強、好攜帶的槍才能打贏敵人,而反恐部隊也有類似的要求。手槍太弱,步槍難帶,衝鋒槍自然就是第一順位囉。
在1980年發生了一件著名的恐怖攻擊,就是發生在英國的王子拱門街事件,幾名伊朗的恐怖份子佔領了伊朗駐英大使館,要求革命後的伊朗政府釋放一些犯人,而英國方面則出動了特種空勤團SAS,在媒體的轉播下攻入大使館,漂亮的解決了恐怖份子。
而當時恐怖份子中有一人使用捷克的蠍式衝鋒槍,SAS則配備MP5,這兩款槍械剛好可以代表冷戰時代衝鋒槍的兩種趨勢:
灑彈、易攜帶取向的衝鋒槍
當時華約國家最有名的武器除了AKM跟RPG外,大概就屬捷克的Vz.61蠍式衝鋒槍了。
蠍式用的是.32ACP(7.65x17公釐)手槍彈,最初是設計來當作戰車兵的隨身武器,還有軍官的配槍,但是20發的.32ACP,連發還是相當可觀的,畢竟當時還是個警察拿左輪的年代。雖然蠍式用握把前裝彈這種傳統的設計,但它的全長卻只有21公分,和一把大型手槍無異,所以警察的敵人(=恐怖份子)非常愛用。
上一段是以外型論,這邊就以功能論,蠍式可說是這種「灑彈、易藏」衝鋒槍的設計經典,火力強又便於隱藏,很受保鑣、秘密任務執行者和恐怖份子的喜愛,茵格倫跟迷你烏茲也算是這種類型。
精準、高威力取向的衝鋒槍
講完了蠍式,接下來提到的自然就是SAS的MP5了,MP5的誕生跟另一場恐怖活動有關,在德國的幕尼黑主辦奧運時,曾經發生過一場巴勒斯坦恐怖份子挾持以色列運動員的案件,當時德國警方用的是華瑟的MPK衝鋒槍,精準度就和一般衝鋒槍一樣稱不上好,再加上攻堅行動的一些失誤,導致最後人質全部死亡的慘劇,之後德國就決心研發一種高精準度的衝鋒槍。
德國槍廠H&K延用G3的滾軸延遲反衝設計設計了MP5(機關手槍-5,德文將衝鋒槍稱為機關手槍,這和一次大戰後的武器限制有關),雖然一樣是反衝,但是這種設計改正了一般反衝的缺點,讓MP5的準度大增,據說在100公尺的距離有和步槍相當的準度。
這把是A2。
MP5用的是較高威力的9x19
Parabellum彈,威力比同時代還流行著的.32ACP、9x17mm高了不少,也可以算是一種較高威力的衝鋒槍,不過現在9x19已經算是軍用手槍/衝鋒槍子彈的最低標準了,威力其實稱不上大,取而代之的是.45ACP。
HK的MP5後來停產了,但是也跟著推出新款的衝鋒槍UMP,UMP是Universal Machine
Pistol通用機關手槍(我寫英文,德文拼字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的縮寫。
UMP跟MP5不一樣,其實從HK開發G36步槍時,就已經捨棄了常用的滾軸延遲反衝,因為這系統很貴,又不方便保養,所以新的G36步槍和UMP衝鋒槍都改用較簡單的短行程活塞氣體傳動。
UMP出了很多種版本,不過最廣為人知的還是UMP45,它跟二戰美國的湯普森衝鋒槍一樣,使用.45ACP(11.43x23mm),.45的威力很大,中了9mm還繼續反抗的敵人,.45一槍就能讓擊倒他。
手槍子彈的比較,由左至右是沙漠之鷹用的.50AE、.44麥格農、.357麥格農,第四個是.45ACP,再來是.40S&W,第二個是9x19mm,最右邊是.22LR,從大小不難看出.45為什麼威力這麼大。
衝鋒槍的定義
之所以把定義放到現在講這是有原因的,在突擊步槍剛出現的時代,衝鋒槍確實還保有一定的支持度,但隨著犯罪者裝備的升級,步槍的小型化與也成為一種趨勢,指的就是卡賓槍還有短卡賓槍,這部份可以參考上一篇。
既然請各位參考上一篇,那又為什麼要提呢?這是因為定義的模糊與見解的差異,許多人也把槍管和槍身都極短的短卡賓槍視為衝鋒槍,AKS-74U和HK-53就是最好的例子。
會這樣說除了他們短以外,他們的射程也不長,頂多就一到三百公尺左右,這種和衝鋒槍接近的大小、射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有人這麼定義了。而且這個說法也有個很奇妙的地方,只有特定幾把短卡賓槍被叫做衝鋒槍,其他同性質的槍卻不會這麼叫。比如韓國的K1(多虧CS)、AKS-74U、HK-53和XM-177(只有柯特公司曾在自己公司的型錄上把和XM177類似的槍械稱做衝鋒槍,其他都是私人稱呼)
這個說法有個盲點,英文原文的Sub
Machinegun直譯的次機槍,這個「次」的定義除了大小外,也適用在口徑上,所以一般定義的衝鋒槍還是使用手槍彈的輕便武器,大多數人是不會使用上面講的廣義論的。
PDW
冷戰時代的衝鋒槍,除了上面那段的發展外,還有一種軍事用途的衝鋒槍,那就是PDW。
PDW全文為Personal Defence
Weapon個人防衛武器,就和名字一樣,不像原本的衝鋒槍用於進攻,這槍是用來自保的。
冷戰時西方國家認為,一但和蘇聯的大戰爆發,則對方除了派出大量的裝甲部隊之外,也會派出特種部隊潛入敵後進行破壞工作,而特種部隊的裝備比較精良,也就可能裝備防彈衣。
一般衝鋒槍的子彈是手槍彈,但鈍頭的手槍彈,對防彈衣效果是不太好的,不需要盔甲般的陶瓷或金屬,只要用特殊材質的軟式防彈衣就可以擋下,而考慮到行動的方便,特種部隊也大多裝備這種防彈衣(如果有的話),也因此PDW的研發皆著重於對防彈衣的穿透上。
說到穿透力,就不能不提決定子彈穿透力的幾個因素:口徑、裝藥量、彈頭形狀還有子彈初速,前兩樣是子彈威力的共通要件,數字越大威力就越大,而後兩者則是特別影響穿透力的部份。
手槍子彈都是鈍頭,射擊敵人時傾向於把子彈的動能傳到他身上,但卻因彈頭的形狀而比較難把防彈衣射穿,而一些威力強大的手槍子彈如.45,它的初速不夠快也進一步削弱了穿透力。
原本是希望用原本手槍彈的穿甲彈頭來達成這個目標,但是這很困難,畢竟本來就不是設計來穿透的子彈,所以後來就把重點擺在新彈藥的研發上。
比利時的FN開發了5.7x28mm的SS190子彈,這種子彈雖然是手槍彈的大小,但設計卻很像步槍,用的是尖彈頭,這種設計除了彈頭形狀的改善外,子彈的初速也比較快(因為子彈輕),讓它的穿透力變得相當好,能在140公尺遠處射穿3A級防彈衣。(3A可以防禦衝鋒槍的高速9x19mm子彈以及.44麥格農),之後的MP7使用的4.6x30mm
DM11彈性能更好,兩百公尺外就有和SS190一樣的效果。
不過PDW的這種子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的,上段說過,這種子彈的設計就像步槍彈一樣,彈頭小又尖,初速很快,在穿透防彈衣方面確實是有很好的效果,不過也因此,擊倒敵人的能力就變得很差,殺人的效率卻還不錯,子彈打進敵人身體在裡頭翻滾,往往只會造成出血而不能像手槍一樣擊倒,所以一些被這子彈打中的人都是持續反抗或逃跑直到持槍者補槍或失血過多而死,是個蠻糟的缺點。
上圖可以看出,考慮到最初想定的供後勤人員使用,因此PDW的體積都不大,P90全長只有50公分,而MP7收起槍托更只有34公分,幾乎只比大型手槍大一點。
PDW的使用
前面提到PDW最初的設計本意是給各國軍隊的後勤人員使用,但現實狀況又是如何呢?事實上,各國正規軍中裝備這類槍械的數量很少(只有德國軍隊正在裝備MP7),原因還是一個字,錢。
買新槍要錢,換舊槍也要錢,新槍零件也要,換槍的訓練成本更是少不了,不過這些都比不上換裝子彈的費用。為了因應可能的戰爭,各國都有相當多的子彈庫存,買新槍也是以使用同口徑為考慮重點,因此用新彈藥的PDW自然就不那麼吃香了,而各國後勤部隊主要還是使用卡賓槍。
不過PDW體積小、子彈穿透力強的特點反而被特種部隊看中,有不少特種部隊都有採用他,像是秘魯的海軍陸戰隊就有使用P90,用在他們和恐怖份子與游擊隊的反恐戰爭中,有一回日本大使館被恐怖份子佔領,就是由秘魯海軍陸戰隊攻堅,也是這次任務突顯了P90制止力不足的問題。
訂閱:
文章 (Atom)